无障碍无障碍浏览

“糊涂账”理清了,回乡创业的心更暖了!

作者:管理员 信息来源:原创 发布时间:2025-07-31 浏览次数:2536

“陈法官,钱已经到账了!”手机屏幕上到账提醒亮起瞬间,小吴迫不及待和陈建威法官分享。这场退租风波历经数月,终于当庭调解成功且履行完毕,更让他安心的,是为返乡创业“归雁”撑起的一片法治晴空。

乡村振兴里的创业梦

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,封开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大为改善,创业补助等政策也吸引不少青年返乡创业。小吴原是广州某制衣厂的技术骨干,了解到封开的厂房租金比珠三角便宜大半,便想回乡开办制衣厂,于是他辞去工作,转身投入乡村振兴浪潮。

今年年初,小吴看中一处厂房,通过微信联系房东李叔,两人很快把租金、租期谈妥,小吴当即转了7万元,包含一年租金和订金,李叔收下后,着手按照约定装修。

可转头,小吴却以李叔没有房产证、消防合格证等文件,以及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为由,将其诉至南丰法庭,要求退还7万元,并申请了财产保全。

“双方没签纸质合同,主要靠微信沟通,但电子合同、转账记录这些证据链还算完整。”收到案件后,陈法官心里明朗,可更棘手的是——小吴铁了心要回钱,李叔则一头雾水“谈的好好的,厂房也装修了大半,钱退不了。”

陈法官不禁产生疑问,小吴签合同前未核实房产证等事项,现在却突然要退租,背后可能另有隐情。为查清案件事实,妥善化解矛盾纠纷,陈法官决定组织双方调解。

“退租风波”后的真相

“楼上厂房是一样价钱租出去的,还送了一卡档口,不是明摆着让我吃亏吗?”小陈越想越气。“而且我根本没进场,凭什么不退?”

“楼上是合作了十来年的老主顾,所以给了些优惠。”李叔急忙解释,原来双方藏着误会。

考虑到小吴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,李叔的厂房另寻租户也需要时间,合同继续履行更符合双方的实际利益,陈法官进一步劝导。

“还有一个问题,这么大的厂房,超出了我们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要。”原来,刚刚创业的小吴细算后发现,给完租金再加上设备、原料、人工,远超现在的负担能力。

 

“环保漆、耐磨地板,都是按他说的标准,说不租就不租,这些损失总不能我一个人扛吧?”李叔对创业刚起步的小吴表示理解,但也不想吃“哑巴亏”。

陈法官发现,原来案件背后藏着新的分歧:小吴需要的资金回笼另寻厂房,李叔则担心装修投入和厂房空置的损失。一纸判决不是终点,最大程度弥补损失、解决矛盾,才是真正的双赢,陈法官尝试继续调解。

“情法相融”的调解

“小吴,没有出现约定或法定的事由,你在合同履行期内擅自退租,要承担大部分责任。”陈法官向小吴释明有关法律规定,并对小吴违反契约精神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。

见小吴羞愧低头,陈法官话锋一转,温情地说道:“我理解你的心情,可李叔也按约定装修了,现在突然反悔,找下家得花时间,装修风格也未必符合需求,这损失谁承担?”

“李叔,年轻人创业不易,7万元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。你是老大哥,对小伙子的事业多多支持,退让一步吧。”“继续打官司,厂房空着,账户冻结着,这些算进去,损失也不小啊。”接着,陈法官又引导李叔互谅互让,讲清调解的高效便捷和诉讼的隐形成本。

小吴意识到自己确实没有考虑周全,向李叔诚恳道歉,见到小吴诚恳又紧张的模样,李叔主动让步,提出用调解快速化解纠纷。

调解的关键在于找到利益平衡点,核心就是对双方责任边界的厘定和损失认定的量化,见两人情绪缓和,陈法官趁热打铁算起账:“墙纸8千元,地板6千元,人工5千元,杂项2千元,装修总共花了2.1万元。”

“装修成本,加上空置、物业等损失,我拿回4.5万元,您看行不。”小吴低头算了算。李叔也点头:“行,其实装修好了,租金还能更高些,诉讼费和保全费我担着吧!”

最终,双方达成调解协议:李叔返还小吴4.5万元,并承担诉讼费、保全费,小吴申请解除对李叔的保全措施。线上签完协议,李叔当场通过完成转账,纠纷圆满解决。

“年轻人敢闯敢拼,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注重风险防范,提升法治意识。”庭审后,陈法官对小吴耐心叮嘱。

栽好“梧桐树”,引得“青年入乡来”。乡村振兴离不开劳动者的广泛参与,更离不开公正高效的法治保障,法治活水浇灌下越积越厚的营商沃土,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敢于选择返乡创业。近年来,封开法院南丰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通过服务前移、多元解纷、法治宣传等方式,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,今年上半年,南丰法庭调撤率达47.40%,发改率仅0.66%,纠纷化解成效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