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无障碍浏览

旧车票里“拼出”的新协议

作者:管理员 信息来源:原创 发布时间:2025-07-17 浏览次数:2174

“法官谢谢您!要不是您,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一通电话声划破了夏日的宁静,毛大叔正向肇庆封开法院法官张涛连连道谢。而他的案头,还摆着一沓泛黄的车票……

旧车票背后的故事

翻开卷宗,一张泛黄的车票滑落——枣阳至广州的硬座票,墨迹已晕开了不少,毛大叔跨城奔波的轨迹就是从这里开始。

2016年底,肇庆的何老板招揽工人做油漆修补,毛大叔便叫上5名同乡从河北来到广东,辗转多地干活。前些年也还顺利,后来何老板反复承诺“过段时间”,却只有几笔小额转账。

工程陆续验收了,剩下的5万余元劳务费却“烂了尾”,毛大叔只能先借钱垫付给了工友,并在今年4月起诉到封开法院。

“2017年2月,小榄→珠海”“2017年6月,拱北→沙井”“2016年12月,珠海补漆,37天,工钱一万一”“2020年8月,深圳补漆,3个工友2天半工时,加材料食宿一共4920元”……毛大叔提交了一叠泛黄的车票以及几张他亲笔手写的证明,按日期记录着地点、姓名、工时等信息,最后则是几张微信转账和聊天记录,以及卷了边的材料款单据。

 

毛大叔的漫漫讨薪路,被浓缩在一沓单薄的材料里,合上卷宗,张涛心头沉甸甸的——没有合同,没有结算单,劳务费也只是口头约定,案件证据严重不足,如果直接开庭审理,毛大叔的胜算并不高,即便胜诉,后续执行也可能困难重重。

“背对背”击破借口

6月,张涛组织双方碰面了解情况。

“他活都没干好,有什么好说的!”何老板一口咬定油漆有质量问题,还为此多付几十万的维修费。片刻,他又抬高声调,“再说了,钱该找装修公司要!”

听到辩解,毛大叔愤怒的情绪瞬间被点燃了:“质量问题之前从没提过,哪有什么公司,工程都是你直接找我干的!”

你一言我一语中,双方互不相让,强硬的态度让调解变得愈发棘手。张涛立马将双方拉开,展开“背对背”调解。

“你说活没干好,为什么催款时次次应承?还微信转了几笔账?”对于何老板的说辞,张涛直指要害。“你是干这行的,如果油漆有问题,验货时为什么没有提?维修费又是否有凭据?”一番话下来,何老板哑口无言。

另一边,又耐心安抚毛大叔:“打官司讲究证据,仅凭这些证据,要稳当地把钱拿回来,确实有些吃力……”见毛大叔着急地直攥拳头,张涛放缓声音,继续说道:“咱先好好谈谈,把账算清楚,定个能落袋的方案,即使谈不拢,结算单或者付款方案对后续维权也大有用处。”毛大叔混浊的眼睛倏地亮了,同意继续调解。

“面对面”拼合真相

再回调解室时,张涛把车票、手写证明、材料单铺成时间轴,在发黄的纸片里“拼凑”着真相。

“2016年珠海那单,修胶水、安全帽的收据和车票时间对得上。”“2020年深圳那次,修色笔发货单、手写证明和微信追讨劳务费的数额及时间可以相互印证。”一根根连线,张涛逐渐在“边缘证据”里拼合出劳务轨迹,毛大叔连连点头。

拼着拼着,一条关键的微信语音打开了突破口:“老毛,那5万多,过段时间给你付清,别打官司了!”

听到自己的声音,何老板脸色发青,张涛趁势追问:“你承诺的5万多是本案的劳务费吗?如果真不欠钱为什么劝人撤诉?”

见何老板默不作声,张涛加重语气,向其严正分析法律后果:“拒不支付劳动报酬,不仅面临行政处罚,情节严重的还触犯刑法!”

何老板猛地抬起头:“我愿意给,只是资金被套住了,能否给些时间?”

一旁的毛大叔眼睛唰地亮了起来,他粗粝的指腹摩挲着票角,仿佛抚过八年的光阴。

经过协商,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方案:何老板尚欠毛大叔劳务费56000元,于今年9月30日前付清。

“如果何老板食言,你还可以凭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,法院会帮你把劳务费追回来。以后一定记得及时结算,保存好合同、欠条等关键证据。”送上调解书时,张涛不忘叮嘱道。

下足调解绣花功夫,柔性化解矛盾纠纷,既还原事实真相,捍卫公平正义,又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,今年以来封开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减少15%,近五成纠纷以调撤方式化解。